新疆野生牧草種子批發聊聊干旱地區種草的先驅作物。阿勒泰雜花苜蓿為原生于新疆北部阿勒泰荒漠草原草地中苜蓿的自然雜交后代。自1977年起經先后5年,采集直立型“黃花”苜蓿的草株種子種植栽培。逐年擴大繁殖,由于訓化栽培在落水條件下進行,群體中分離出紫花植株逐年增加,黃花植株減少,以至花色雜或一序多花。后將種子田建于草原草地帶進行旱作,紫花植株達70%以上。
雜種優勢使其該草種具有很強的抗逆性能,在新疆、甘肅、陜西、山西、內蒙古等地區荒漠草原,草原草地用作種源進行飛機播種改良天然草場和旱地種植基地建立人工割草均獲得成功。但由于某些原因的影響,未能使這具有高產、抗旱、抗寒、耐熱和耐鹽等特性的優良草種擴大推廣。在國家加強生態建設,實施發展旱作節水農業的時代,適時適地推廣這一優良草種,必將產生良好的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鄧小平曾指示:像西北不少地方,應該下決心以種草為主,發展畜牧業。種草,阿勒泰雜花苜蓿應為干旱地區旱作栽培的的首選草種。
阿勒泰雜花苜蓿為多年生豆科草本植物。主根粗壯入土深,側根發達分枝多,根瘤多,根頸大。在烏魯木齊的自然條件下(海拔850米,年均氣溫6.5℃,極端最高氣溫38.5℃,極端最低氣溫—41.5℃,年降水量230mm左右,年蒸發量2570mm)種植,生育期103~105天,返青至枯萎期生長天數為180天,旱作年總高度90.7cm,水澆地為171cm,再生速度快,日均1cm以上。在試驗條件下,反復干旱植株成活率83.3%;連續干旱124天后,植株成活率100%,植株綠色部分為60%;半至死溫度為—27.2℃;在1.1%的鹽土中發芽率僅決于布頓大麥,在含鹽量0.5039%的鹽土中,相對發芽率為73.8%,相對出苗率為51.5%,相對成活率116.7%,其綜合耐鹽能力優于其他種苜蓿;其抗熱性能亦優于其他種苜蓿;能較強地抵抗苜蓿霜霉病。據調查,在落水條件下,染病葉片為4.3%,而旱作僅為0.22%。該品種無論是旱作或水澆地條件下,都有較高的產草量。據不同地區的品種比較,區域和生產試驗的結果,第一年旱地產干草1335-4395kg/ha,水澆地產干草4350-9435kg/ha,生長第二年可產干草達10425kg/ha,對比試驗中旱地的增產幅度明顯的高于水澆地。
阿勒泰雜花苜蓿為各類牲畜的優等飼草。無論青飼,放牧或加工成干草制品,青貯,均有良好的適口性,各類牲畜嗜食。其花期干草含粗蛋白質18.68~19.15%,粗脂肪4.65~5.98%,粗纖維23.22~25.55%,無氮浸出物33.35-34.34%,灰分8.74~9.16%,鈣1.7l~1.76%,磷0.23l~0.286%。
選擇優質耐旱的作物,應該是旱作農業,節水農業的主要生物措施之一。
阿勒泰雜花苜蓿所具有的特殊抗逆性,能在降水量200mm左右(原產地降水不足150mm)的地帶正常生長發育并獲得較高的產草量,而且抗寒性,耐熱性,耐鹽性,粗蛋白質含量等綜合指標優于其他種苜蓿。這無疑為干旱的西北地區的生態環境建設,旱作農業的發展和為牲畜提供優質飼草,開發出有特殊價值的種源。
阿勒泰雜花苜蓿必將在我國大力推廣和發展旱作節水農業的今天做出突出貢獻!
這下大家對苜蓿種子這個產品的認識就更加的清楚了吧,更多有關新疆牧草種子和新疆苜蓿種子的使用方面的困惑就及時來購吧!